在品鉴红酒时,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视觉上的现象,比如酒液中出现沉淀物或染色。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,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红酒的特性。以下是对红酒中沉淀物和染色现象的详细解析。
红酒中的沉淀物
1. 单宁色素沉淀:这种沉淀物通常是棕色薄片状,由单宁、色素、多醣与蛋白质、死酵母等结合形成。随着葡萄酒陈年年限的加长,沉淀物会逐渐增多。这种沉淀物虽然影响口感,但正是这些物质赋予了葡萄酒复杂性、个性化的香味。(重点内容)
2. 软木塞碎屑沉淀:软木塞与酒液长时间接触,或因晃动、碰撞、软化等原因,可能导致碎屑落入酒液中形成沉淀。这种沉淀对人体无害,但会影响口感,倒酒时应尽量避免落入酒杯。
3. 酒石晶沉淀:这是最常见的沉淀,呈结晶状,由葡萄中的酒石酸反应形成。这种结晶称为酒石酸盐,基本无味,对人体无害。白葡萄酒的酒石酸盐是白色晶体,红葡萄酒的则为紫红黑色。
红酒的染色现象
1. 轻微沉淀:红酒中轻微的沉淀是正常现象,只要不是大量沉淀,通常都是安全的。倒酒时动作应轻柔,慢慢倾斜,避免沉淀物落入酒杯。
2. 储存不当:储存不当,如高温、阳光直射等,可能导致葡萄酒浑浊、散发出刺鼻气味或恶臭的沉淀物,这时酒已变质,不宜饮用。
3. 陈年红酒:经过陈年的红葡萄酒可能会出现结晶状或片状的沉淀,这些纯天然的沉淀对人体无害,反而能证明葡萄酒已经成熟且品质上乘。
红酒中的沉淀物是否可饮
1. 酒泥与酒糟: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出现的沉淀被称为“酒泥”或“酒糟”,其中的物质包括死酵母、蛋白质、葡萄梗、葡萄皮等。葡萄酒与酒泥接触一段时间可以获得更多的个性和复杂度。
2. 澄清与熟成:发酵结束后,会进行澄清,将酒泥除去,然后转移到橡木桶或不锈钢罐中熟成。在熟成过程中,葡萄酒依然会析出沉淀。
3. 传统酿造:一些传统酿造的香槟和起泡酒,由于二次发酵在瓶子中进行,瓶装葡萄酒中有时会看到明显的沉淀物。
红酒瓶底沉淀
1. 沉淀物的去除:对于陈年红酒,可以先倒一点到杯子里,观察是否有沉淀。如果有,最好醒酒后再饮用。
2. 酒石酸盐沉淀:倒在杯中的葡萄酒有时会出现晶体沉淀,这些晶体沉淀是酒石酸盐,由葡萄中的酒石酸发展而来。这些沉淀不会伤害身体,也不会破坏葡萄酒的口感。
3. 传统酿造的葡萄酒:根据传统方法酿造的、价格比较昂贵的葡萄酒,由于没有使用低温控制和过滤技术,更容易出现酒石酸盐。
红酒中的沉淀物和染色现象并不总是意味着酒质不佳。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红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。